3月11日下午,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三场“委员通道”集体采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。8位全国政协委员与现场记者面对面互动交流,住皖全国政协委员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站在聚光灯下,通过亲切朴实的话语传递百姓心声,分享山村巨变,彰显使命担当。
资料图。程兆/摄来源:视觉安徽
全国政协年首次创设“委员通道”,余静是我省第三位走上“委员通道”的全国政协委员。站在“委员通道”上的余静,质朴笑容挂在清秀的脸庞,坦然发声展现自信的风采。
有记者向余静提问:自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来,大湾村有着怎样的变化?您认为,在这一过程中,大湾村的信心和底气又来自于哪里?
说起大湾村,余静自信满满。“在大湾村八年,让我体会最深的是,农村发展最大的底气来自于党的好政策,有个好支部,党员带头干,村民干劲足。”余静掷地有声地说。
自信源于发展。大湾村地处高寒山区,曾是金寨县最为贫困的山村之一。当地村民有种茶制茶的传统,茶叶品质虽好,但因为地处偏僻,形成不了品牌,更卖不上价格。
年4月24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大湾村考察,和村民面对面拉家常、算收入、嘘寒问暖,让大伙备受鼓舞。7年来,大湾村党员群众把总书记的话牢牢记在心底,苦干实干,齐心合力拔掉穷根。
得益于党的好政策,大湾村新建了现代化茶厂,发展10多项特色产业,明确“山上种茶、家中迎客、红绿结合”的发展思路,渐渐蹚出一条茶旅融合发展的致富路子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明星村”。
资料图。程兆/摄来源:视觉安徽
面对镜头,余静饱含深情地讲述了大湾村的“幸福时刻”,更自豪又骄傲地列出一组数据:年大湾村接待游客35万余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多万元。
如今的大湾村旧貌换新颜,未来如何进一步发展?余静现场说起了村民王新云的故事。8年前,王新云外出返乡,把两间破房子翻建成3层小洋楼,在村子里开起了第一个农家乐、端起了第一碗旅游饭。从贫困户到脱贫户,日子越过越好的王新云还带动周边妇女务工,成为第一批拿到讲解员证的乡村导游。
“这么好的年头,只要你肯动脑子,愿动身子,哪有过不好的日子?”王新云经常和游客这样说。余静把这句话也带到了现场,告诉大家现如今的大湾村“精气神”十足,以前村民们没有自信,如今个个充满干劲,越来越多的村民争当致富带头人。
大湾村未来可期,大湾人勤劳肯干,他们将用双手翻开新的锦绣华章,接续奋斗出更加美好的灿烂明天。
余静动情地讲道,作为一名基层干部,她深深地体会到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大道上,每一个人即是受益者、践行者,接下来还要继续做好实干者、奋斗者。
资料图。程兆/摄来源:视觉安徽
最后,余静化身大湾村代言人,完成村民交给她的重托。“听说我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,乡亲们托我捎句话: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,请总书记放心,我们一定会把大湾村建设得更美更好!”
滴水可折光。“委员通道”上的安徽声音如同一面棱镜,折射出基层党员群众苦干实干的奋进姿态,呈现着在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的大湾村,勾勒一个正在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。
来源/安徽日报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yf/6579.html